墮胎罪一直是法律學、倫理學所關注的議題。墮胎的法律與道德判斷因時空而變動,隨著個人對於生命的價值觀、宗教信仰、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乃至醫學技術的進步,衍生出不同的論點。基於保護胎兒生命權的立場,墮胎被認為是近似殺人的行為;然而支持女性權利者認為女性有生育選擇權以及決定是否墮胎的權利。不同觀點與立場對於胎兒生命權的保護自然有迥異的看法;生命權與基本人權的問題必須以謹慎的態度處理。
本課程從《經濟與社會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及1994年聯合國埃及開羅人口與發展國際會議行動方案等觀點,析述婦女生育自主與胎兒生命間,法律應如何衡平婦女與胎兒之間的利益,以及探究我國關於人工流產的相關規範。

講座影片:

身體自主v.胎兒生命:終止懷孕的倫理法律議題-雷文玫教授

刑法第239條對通姦、相姦者處以罪刑,是否違憲,91年釋字第554號解釋認為此固對人民之性行為自由有所限制,惟乃維護婚姻、家庭制度及社會生活秩序所必要,作成合憲解釋。109年釋字第791號則以社會發展已趨自由化與多元化,參諸當代民主國家婚姻法制之發展趨勢,婚姻關係中個人人格自主之重要性已更加受到肯定與重視,而婚姻所承載之社會功能則趨於相對化,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種類與範圍持續擴增與深化,從而本於新觀念再行審查。基於刑法謙抑性原則,國家以刑罰制裁之違法行為,原則上應以侵害公益、具有反社會性之行為為限,而不應將損及個人感情且主要係私人間權利義務爭議之行為納入刑罰制裁範圍;透過刑事處罰嚇阻通姦行為,得以實現之公益不大,卻嚴重干預個人性自主權核心範圍,且其追訴審判程序亦害及人民之隱私,與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不符,乃作成違憲解釋。刑法第239條自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於此範圍內,釋字第554號解釋應予變更。本課程對釋字第791號解釋是否象徵著夫妻關係由傳統之身分關係走向婚姻契約關係,予以探究。

講座影片:

釋字第791號、婚姻是身分還是契約? 李念祖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