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系列
已開課
2023-10-1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近日南海航行爭議及大陸海警法所引發之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區域對峙之態勢,美國並主張依據國際海洋法上的航行自由權,面對此一緊張情勢,我國應如何因應此變局?中華民國政府及外交部門應有何種立場?國際法上又應如何評價南海各方之主張?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理律文教基金會與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共同舉辦「國際法論壇:海洋法航行自由的衝突與影響」,邀請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此一重要議題。
南海航行爭議引發的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區域對峙之態勢,美國雖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方,但主張依據國際海洋法上的航行自由權。面對緊張情勢,我國應如何因應變局?中華民國政府及外交部門應有何種立場?國際法上又應如何評價南海各方之主張?本論壇邀請專家學者討論此一重要議題。
引言人申佩璜教授對海洋法的航行自由,從歷史與後續發展上做了完整的鋪陳,並論述台灣面臨的海域威脅及因應之道,要以我方必須保有適當國防及海域執法力量,藉以維護領土主權、海域權利及漁民利益,並嘗試與大陸建立諒解,降低緊張對立情勢,避免擦槍走火。
王震宇教授簡要說明海洋法上航行自由、無害通過、海峽穿越與過境通行權,並分陳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海洋航行自由及海峽中線的各自觀點,進而就複雜難解的兩岸與南海重疊經濟海域,以及我國對相關議題的立場,提供分析。
陳貞如教授說明中國2021年《海警法》建立規範統一的海域執法制度,明確規定海警機構之職責和執法原則,針對海上執法合作進行規定,凸顯對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立場,乃是中國立法史上重要里程碑,然而引發美國以及周遭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的緊張 。
蔡季廷教授以海洋科學研究與台灣海峽問題為中心,探討航行自由的衝突與影響;簡要說明國際上對海洋科學研究態度的變化,早期以學術自由的角度而採取放任態度,迄20世紀中葉發展中國家改採管制立場,川普政府則改變外國船舶在美國專屬經濟海域之海洋科學研究的開放態度。就我國之態度與立場,建議若可能對我國安全、經濟、環境等產生高度實質關聯,應納入許可與否的程序中。
何婉君教授略述日本《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 》策略及航行自由之探索。
陳晏叡講師聚焦臺灣海峽中線,從歷史脈絡、並自條約國際法角度暨從習慣國際法角度,觀察海峽中線的國際法效力,檢視對我國有利的主張。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886- 2-2760-6111 / Fax: +886-2-2756-5111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86- 2-2760-6111 / Fax:
+886-2-2756-5111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