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權與司法權的糾葛 - 從一篇千古傳誦的奏摺談起】 李念祖律師 ‧ 李復甸教授 主講
【監察權與司法權的糾葛 - 從一篇千古傳誦的奏摺談起】 李念祖律師 ‧ 李復甸教授 主講
監察權與司法權的糾葛 – 從一篇千古傳誦的奏摺談起

講座系列

憲法與公法系列

講座進程

已開課

講座日期

2015-09-10

講座地點

93巷人文空間

單位與講者

講座介紹

中國人自古庭訓總是告誡子弟「是非只因多開口,禍害只為強出頭」。《論語》中更是成篇累牘地教人「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又說「時而後言,人不厭其言。」總之,中國人怕事。不願意直言無隱。在政治上的發言,尤是極其謹慎。
然而,在中國也有勇於言責,而寫下血跡斑爛的史頁。唐代名臣陸贄在奏書《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中曾有:「臣每讀前史,見開誠納忠之士,乃有『泣血』『碎首』『牽裾』『斷鞅』者,皆以進議見拒,誠懇激忠,遂至發憤逾禮,而不能自止故也。」由於忠貞之士每每認為「明主可以理奪」,故而敢於忠言直諫,偶遇未能打動上位者清明之時,不免就有剖肝泣血,碎首不恨的青史留存,讀到這些事蹟,都不由令人感覺內心激動,擲書三嘆。 諫官在中國傳統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記。監察制度在五權分立制度中,該扮演如何的腳色?陶百川先生在維護人權的監察工作上,曾有一段令人動容的堅持,畫下監察與司法間的分際。

單位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circle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

講者

李念祖-square
李念祖
律師
李復甸-square
李復甸
教授